索引号 | 01526077-X-/2019-0616001 | 发布机构 | 腾冲市五合乡 |
公开目录 | 乡镇信息 | 发布日期 | 2019-06-07 20:38:01 |
文号 | 浏览量 |
近年来,五合乡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围绕“党建+基层治理”模式,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探索创新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途径,形成以联盟社区帕连傣寨、10个易地扶贫搬迁新村为代表,以自治“内消矛盾”,以法治“定纷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的“1333”基层治理模式,全力打开基层治理活力之门,有效实现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平安不出事,社会治理环境更加优化,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崭新风貌。
一、“一个核心” ,党建引领凝聚治理合力
五合乡始终将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贯穿于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以党组织为核心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以基层治理成效检验基层党建的工作成效。在探索矛盾多元化解中,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在各级调解组织和综治网格中创新建立临时党支部。2017年,为确保9个易地搬迁点按时按质推进工程建设,避免移民搬迁后新村出现管理“真空地带”,乡党委牵头在各易地搬迁安置点成立临时党支部。由临时党支部牵头,建立村庄管理委员会,制定并带头执行村约寨规,组织当地群众开展经济社会发展、综治维稳等工作,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管理好各项村庄事务,真正激活村组这一社会治理的细胞。总投资2000余万元先后建设41个村级和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党组织以此作为联系群众的“桥梁”,认真做好“建、管、用”,充分发挥其在议事决策、党员活动、技能培训、文化活动、便民服务等方面的“五大功能”,丰富各民族群众的文化生活,真正推动发展、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
二、“三项机制”,构建村民自治体系
在乡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各村民小组积极完善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体系建设,健全并创新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鼓励村民“说事、议事、主事”,推动基层治理从“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
(一)建立自治组织
五合乡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原则,通过召开户长会议,引导村民通过民主推举,在全乡9个易地搬迁点、村民小组探索设立25个“村庄管理委员会”。管委会成员主要由组长、党员、妇女、乡贤等代表组成,由群众选举产生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139人,真正实现变1人管为多人共管,变“要我管”为“我要管”;在13个村(社区)设立综治中心、调解室、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三室合一”的综合办公室。各自治组织秉承“问家长里短,护邻里平安”理念,按照对待群众真心,化解矛盾热心,说服群众耐心,服务群众诚心的“四心”标准,围绕公共秩序、环境卫生、纠纷化解、红白理事等方面实行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建立健全。其中,象山社区坝竹新村率先成立村庄管委会,下设老年协会、妇女委员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在脱贫攻坚、提升人居环境、移风易俗等工作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二)制定自治寨规
通过召开党员、乡贤座谈会,收集村民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针对性地制定十条以内简明扼要、因地制宜的村约寨规,将殡葬改革、严禁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内容纳入其中,通过户长会议集体讨论后表决通过,把上级要求转化为基层内在要求,成为每个村民的共识。如《帕连寨寨规》第八条规定:严禁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不得请满月客、满岁客,如果请满月客、满岁客,大家去他(她)家吃饭不挂礼。村约寨规解决了许多法律管不了、道德管不住的问题。截至目前,25个试行点都制定了语言接地气、可操作性强的村约寨规,联盟帕连、10个易地搬迁新村村约寨规全部醒目“上墙”,寨规执行也扎实“落地”。
(三)搭建自治格局
村(社区)管委会坚持搭建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动员和带领村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民事民议”方面,各管委会在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土地流转、节庆活动筹办、垃圾费收取的决策上,事先组织村民进行民主商议,调动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民事民办”方面,以管委会为主体,召集村内老党员、致富能手等乡贤参与,依托互知、互谅、互信优势,以情感化人,以理说服人,及时化解村民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小矛盾,缓和邻里关系,实现少发案、少矛盾、少隔阂的“三少”目标,缓解乡村综治维稳压力。“民事民管”方面,管委会带领村民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激发群众追求平安、和谐、富裕的内生动力,各村民小组基本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浓厚自治氛围。
三、“三种力量”,促进村民知法用法守法
(一)用好“宣讲”力量
依托“美丽五合大讲堂”平台,聘请老干部和派出所、司法所、宣传等单位骨干共19人为法制宣讲员,村寨自发组织的文艺表演队25支310人为法制宣传员,围绕“七五”普法规划组织到各易地搬迁点、村寨宣讲,以村民听得懂的语言,用生动的小案例,在活动场所、田间地头对村民开展经常性的普法宣讲,同时发动鼓励村民上台“现身说法”,引导村民树立法治意识。2018年来举办宣讲23场次,受众4200人次。
(二)用好“专业”力量
乡党委制定《矛盾纠纷“三级化解+联排联调”机制》,严格按照管委会、村、乡三级对村民纠纷进行自下而上调解;建立管委会首调负责机制,2018年来,管委会共调解纠纷86起,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在象山、整顶两个小集镇分别设立中心警务室,配备社区民警(兼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和禁毒专干,与村两委、管委会共同组织安全防范,化解矛盾纠纷。在部分村民小组活动场所设立调解室,公安民警和法律服务人员积极参与或指导村组化解矛盾纠纷,零距离提供法律宣传和服务。2018年以来,已成功指导调解15起矛盾,村民充分相信法律、自觉运用法律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
(三)用好“乡贤”力量
结合乡级探索的“乡警参治”“乡贤参事”共治模式,聘请辖区在腾冲市公安局工作和曾在五合派出所工作过的34名“乡警”为法制副主任,分别挂钩联系各村(社区),每人每季度回乡工作一日,发挥乡警影响力,深入群众开展法治宣传教育52次,参与矛盾疏导化解以及基层治理等工作;同时以村内德高望重的乡贤为骨干,在全乡培养“法律明白人”73人,设立法制中心户130户,带领村民依法参与村庄重大事项决定、依法化解矛盾纠纷
四、运用“三种手段”,培育良好寨风家风民风
乡党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民族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傣寨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一)建美村庄,育文明寨风
坚持以美育德,围绕市委“五美一最”发展思路,认真谋划全乡发展规划,积极争取“美丽村庄”建设项目,努力将国家级传统村落帕连打造成集基层治理、美丽村庄为一体的党建示范点。在全乡组织开展“最美庭院”和村庄环境整治评比“擂台赛”活动,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建设一批庭院布置协调美、居室整洁靓化美、庭院清洁卫生美、庭院绿化格局美、低碳节能环保美的“五美庭院”,以小家美带动大家美,示范带动村民共同建设美丽村庄。在易地搬迁新村和帕连显眼位置设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村约寨规和村风倡导等主题宣传墙,营造幸福、祥和村庄文化氛围。
(二)树立榜样,育良好家风
乡党委坚持以榜示德,高度重视家庭建设,倡导群众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积极推荐封应芝、杨文举、常文参加“最美腾冲人”评选,积极开展“好媳妇”“最美老人”“和谐家庭”评选表彰活动,挖掘宣传“优秀党员干部”“创业致富带头人”“非遗传人”等乡贤的先进事迹,以优良家教家风促进家庭幸福和睦,带动邻里友爱和谐,使每一个家庭成为推进产业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三)传承文化,育淳朴民风
坚持以文载德,持续巩固创文成果,积极传承、发扬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精髓,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广泛开展系列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主题文化活动,以文化带动德治水平提升,宣扬和传承五合人民崇善向善、柔顺包容、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以“民族文化传承学校”为载体,先后在官田高家山、联盟帕连开展傈僳文、傣文、武术等传统文化培训15次,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在帕连活动场所建设傣族文化展室,收集和展示龙川江流域的傣族服饰、农耕用品等实物,展现善美傣寨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