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084-1/20250716-00001 | 发布机构 | 腾冲市蒲川乡 |
公开目录 | 乡镇信息 | 发布日期 | 2025-07-16 10:23:52 |
文号 | 浏览量 |
7月14日,保山市第三届“情倾故乡 点亮未来”志愿服务周启动,蒲川乡40名返乡学子以脚步为笔,用青春赋能治理,在“一老一小”的幸福半径里,书写着基层治理的温暖答卷。
党建引领,织密服务网
乡党委构建“党委统筹-村组协同-青年落实”三级联动架构,将12个村寨划分为“责任网格”,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摸排”,精准锁定200余名留守儿童及独居老人,建立需求档案。针对儿童设计“课业辅导+心理疏导+艺术培养”套餐,为老人定制“上门理发、清洁卫生”等专属服务。村干部与大学生志愿者组成“双组长”机制,确保每个服务环节都有“党建指导员+青春执行官”协同推进。
童心港湾,多元成长育新苗
在茅草地村,志愿者把数学题变成“稻田里的平均分”,用竹篮装着新摘的李子教比例概念;清河村的活动室里,孩子们跟着志愿者学做防溺水手势舞,从最初的手足无措到后来的整齐划一,小脸上绽放出自信的笑颜。防溺水宣讲中,当志愿者举起模拟救援的竹竿,孩子们齐声背诵“不盲目下水、不大声呼救”的口诀时,安全意识的种子已悄然生根。这种“田埂课堂、活动室实践、情景模拟”的假期辅导,解了留守家庭假期看护的燃眉之急,也让留守儿童的假期生活更多彩。
银发驿站,温情暖人心
龙朝村特困户杨爷爷家中,志愿者们对房前屋后进行了卫生大扫除,角落的积灰、庭院的杂草一概不落;水池边,所有锅碗瓢盆、筷子被一一刷洗干净;灶台前,洗菜、切菜、生火、炒菜有条不紊,一道道家常菜热腾腾地上了桌。柴火噼啪声中,老人颤巍巍地往每个人手里塞香蕉:“比过年还热闹!”生活帮扶和精神陪伴中,旧屋重拾了烟火气和人间味。当热腾腾的饭菜端上桌,老人感动说出“太麻烦你们了”时,志愿者杨莹感叹道,“以前总觉得故乡是老房子、老槐树,现在才明白,故乡是这些需要被惦记的人。我们给爷爷递碗热饭,他们回馈我们的,是心里的那份踏实与温暖。”
青春赋能,治理添活力
乡党委建立“服务-反馈-优化”闭环机制,组织志愿者每日撰写日志总结,将服务日志转化为可复制的青春治理案例库。村民濮大爷感慨:“这些娃娃不仅帮了忙,更让我们看到了乡村的希望!”如今的蒲川乡,党建引领着青春力量,把这场志愿服务变成了“常来常往”的约定。第三次参与活动的志愿者李娜在日志中写道:“故乡不是老照片里的风景,是这些需要被守护的人。志愿不只是活动,更是心灵的靠近,填补孤独。老人给予我们的,是对故乡责任的深刻认知——无论走多远,故乡永远值得回头,值得倾尽全力去点亮。”
当“党建红”与“青春蓝”在蒲川乡交织,当“情倾故乡”成为双向奔赴的约定,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正被青春力量贯通。孩子们的笑声、老人们的笑脸,还有大学生们眼里的光,一起把乡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奔头,越来越暖心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