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适老化模式 无障碍浏览 x
索引号 01526096-4/20230407-00001 发布机构 腾冲市新华乡
公开目录 乡镇信息 发布日期 2023-04-07 14:28:36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传”民族文化 “舞”幸福生活

   为大力传承阿昌族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4月4日,新华乡文化站组织部分优秀村干部、文旅干事、文艺队骨干共计30余人,在乡文化站广场上举办了2023年阿昌族舞蹈《窝罗大联欢》推广普及培训班

“讲”文化渊源强认同感

培训前,分管领导精彩讲述了阿昌族舞蹈“蹬窝罗”的起源—阿昌族“蹬窝罗”是古老的传统舞蹈,民间传说:天公遮帕麻、地母遮米麻创造了人类,为使人类生存下来,多次战胜恶魔,并将生产生活方式传给百姓之后返回了天庭。阿昌族群众为了缅怀和感恩两位始祖,只好仰面向天,举手顿足,祈求天神不断降福人间,并将天神传下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反复吟唱,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阿昌族舞蹈“蹬窝罗”。

龙洒村文艺队骨干赵忠萍喜笑颜开:“这个神话故事很生动,我一下就记住了阿昌族蹬窝罗的由来,今后可以讲给其他更多的人听啰!”

“传”民族文化增自信心

培训中,培训老师详解了“窝罗舞”的发展演变及特点—据考证,新华乡阿昌族属梁河支系,这里的蹬窝罗与梁河大体相同。“蹬窝罗”意为“跳欢乐”。古老的窝罗舞由自由步、麻雀步、猛虎下山步3个部分组成。随着社会的发展,阿昌族人民结合生产生活提取新的题材,将窝罗舞整理为窝罗、阿露、团结、射箭、耕织、丰收6个部分。近年来,为增进阿昌族多个地区间的同族文化交流,经各地方阿昌族协会聚合研讨后,统一规范了《窝罗大联欢》构成动作为10组,其名称因地域性略有差异。新华乡阿昌族将其命名为:出场舞、舂粑粑舞、传烟舞、经线舞、织布舞、采茶舞、撒花舞、射箭舞、耕牛舞、团结舞。跳“窝罗舞”时,其伴奏乐器有大鼓、大钹、小钹等,伴唱曲调多用鼻音(现有音乐代替),舞蹈以双手叉腰,双腿以大八字步或半蹲居多,动作质朴、简练、粗犷,稳沉有力。舞蹈场面造型有“太阳打伞”、“月亮戴帽”,大圆圈的舞蹈队型为“双龙行路”,在舞蹈中与“金龙转身”适时进行变换。

“舞蹈真的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今天教授的这10组动作都是来源于阿昌族群众平日里从事生产生活劳作时的一个个缩影,所以,在毕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和标准耐心的示范下,我们学起来比较轻松,进度快,趣味性浓!”新山社区的文旅干事曹丽娟感慨不已。

梅子坪社区阿昌族干部张恩尧喜上眉梢:“这些动作内容朴实,曲调欢快,表现了阿昌族人民热爱生活、团结向上的精神,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作为一名阿昌族同胞,我感到无比自豪!回去后,定将这10组动作推广到村寨的每个角落”。

“舞”幸福生活添内动力

培训现场,一位50多岁的阿昌族妇女跳得有模有样,见到记者便迎上来笑靥如花:“以前尽管热爱跳舞,但家庭负担重,生活很困难,像个停不下来的陀螺天天围着家里家外转,实在没时间去跳。近年来,感谢党的关心和好政策的扶持,烤烟、茶叶、猕猴桃、生猪、棕包等多种产业齐发展,经济收入逐年上升,思想压力逐渐减轻,日子也越过越甜了。今年来我加入了苍蒲河文艺队,晚上就可以开心地跳舞啦”。

“作为村级文旅干事,能讲得出、唱的来、舞得起是一项必学技能,也是到群众中开展文艺活动的一瓶`润滑剂',自身会着就好去指导、排练。传烟舞的动作我之前跳的不规范,虽然现在改起来有点吃力,但是我有决心和信心一定把它学会。”阿昌族干部曹德杏汗流浃背,干事创业激情依然高涨。

 培训后,回到村的当天傍晚,17支文艺队抢先推广普及《窝罗大联欢》的10组舞蹈动作(预计半月内全乡64支文艺队2884人、120余名村组干部能达到全覆盖)。

   明亮的灯光下,文体运动场上热闹非凡,明快的音乐、灿烂的笑容、欢快的舞步,共同将这根阿昌族的“精神纽带”舞出自信魅力,舞出幸福生活,舞出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