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水社区土地流转种荷花
秋天,走进腾越镇盈水社区,在公路沿线就可以看到连片的荷花开得正好,在小村庄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生机勃勃,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游玩。而就在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普普通通的农田,通过土地流转,使广大村民群众走上了一条致富之路。
念好“水”字经
盈水社区位于腾冲市以北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盈水社区虽然耕地面积小,但耕地都是水资源较为丰富的水田,水质好,水流多。针对这一优势,社区两委积极探索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新途径,围绕腾冲市委市政府全域旅游的发展战略,重点解决一家一户耕种土地规模小、管理难、效益低等问题,把念好“水”字经定为社区寻求产业发展的第一突破口。
2016年4月,社区党支部在充分考察与分析下,认定土地流转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便做出了向农民流转土地100余亩用于种植莲藕及藕田养鱼的决定。2016年末,经测算,试验田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均远高于传统农作物种植。“我们这里一般都是种植水稻,经济效益不高,大家都缺乏种植热情,导致部分田块出现撂荒现象,大量田块闲置浪费。只有走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的道路,才能突破瓶颈,才能发展起来。”社区支书张庆鹏向记者介绍道。
于是,在多方求证的基础上,社区明确了加快土地流转,发展观光农业的发展思路。
流转一片地
2017年2月,经腾冲市农业局牵头,云南牟定兴华食品有限公司“十里荷花”项目落地腾越。该项目依托腾冲万亩田园风光工程适宜区域,借助腾冲山水田园城市的独特魅力,积极融入腾冲“全域旅游”创建,着力打造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该项目落地腾越后,一期项目主要位于盈水社区,土地流转涉及社区8个村民小组,180户农户, 314亩水田。
经社区两委与公司协商,土地流转方式为公司租赁模式,具体方式为村民小组牵头丈量确认各农户田块,农户委托社区代为流转并签定委托书。为确保土地流转后农民利益不减少,社区多次与公司协商讨论,确定了土地流转采用保底分红的方式,一是每亩土地公司每年支付给农户保底租金900元,每五年上调一次,上调浮度为10%;二是公司每年将净利润的9%再分配到社区,社区和村民小组各占2%,农户占5%,确保了农民能够从土地流转中享受到企业发展的红利。
“我们通过和农户算通租金收益、企业打工收入等直接账,算好社会效益、环境美化、辐射带动作用等间接账,使农户认清土地流转的好处,实现了从社区鼓励流转到农户积极流转的转变。我们的群众对这个项目还是比较支持的,以往的征田征地工作都很难开展,但这次的土地流转涉及180户,400余宗,300余亩的水田,只花了半个月就全部流转完了。”社区支书张庆鹏说。
除了将土地流转给该“十里荷花”项目,村里的土地还流向了下河村湿地公园项目。目前,该社区的740亩耕地、水田,已经流转了594亩,占总面积的80﹪,剩余的土地预计今年年底实现全部流转。
带动众业兴
“十里荷花”项目一期投入160万元,种植荷花10余个品种,今年荷花盛开以来,已经成为了腾越镇一个新的景点。
一大早,村民王智庆就来到了荷塘,穿着防水衣,背着背篓,小心翼翼到荷塘里采摘莲蓬。王智庆家原来有1亩多的水田,已经流转给了该荷花项目,除此之外,王智庆一家还长期受雇于该公司,每人每月工资都在2000元以上。“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既方便照顾家里的老老小小,还能有不错的收入,这是比较难得的。”王智庆高兴地说。
通过土地流转,社区群众的增收渠道不断增加。其一是出租土地的租金收入,其二是公司净利润9%再分配,其三是打工收入,公司新增就业岗位40多个,每年可增加打工收入一百多万元。
土地的流转,不仅仅是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的传统观念。通过土地流转和公司的入驻,先进的发展思路、生产经营理念、管理经验不断冲击着当地人的思维桎梏,进一步促进了劳动力、土地等社会资源重组。“目前我们社区已经有很多人打算开乡村农家乐或田园民居旅馆了,大家对发展前景都有很多的期盼,也有很多的想法。”社区主任李凡启说。
“今年我们公司已经在盈水和油灯两个社区种植了700多亩荷花,明年我们还要继续扩大规模,将荷花品种增加到29种,将种植面积增加到1300多亩。同时还要继续完善荷花观赏基地、候鸟观赏基地、功能服务区等基础设施,将小西片坝区建设成为集观光、休闲、餐饮、娱乐等为一体的新兴旅游胜地。”公司负责人华水平对该项目的发展规划进行了介绍,“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公司和农民双赢的局面。”
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盈水社区一扫贫困村的低迷景象。2017年,盈水社区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在全域旅游发展的大趋势中,我们社区要趁势就利,积极引导农户发展产业,让所有农户都能找准发展方向,实现真正的脱贫致富。”社区支书张庆鹏满怀信心地说,“我们社区的发展,大有可为。”
- 上一篇:玉璧土法酿酒成为一个传统产业
- 下一篇: 滇滩镇干部群众喜迎十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