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越街道|三招激活家门口经济长效动能
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图景中,云南省腾冲市腾越街道以创新思维探索发展路径,通过“乡情招商”激活“归雁效应”、“金牌店小二”实现“筑巢引凤”、推动“旅居客变身创业者”,三招发力激活“家门口经济”长效动能,让群众在家门口端稳“就业碗”,走出一条强经济、惠民生的新路子。
“乡情招商”激活“归雁效应”,人才返乡赋能发展
“在外打拼十几年,没想到最终还是回到家乡干出了一番事业!”腾冲市丝嘉丽发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天庆感慨道。
作为从浙江义乌返乡创业的典型,胡天庆将经营多年的假发厂回迁腾越街道朝阳电商物流园。在街道“乡贤联络团”的协助下,他快速解决了厂房选址、设备运输等难题。如今,这家占地2800平方米的假发车间已吸纳周边50余名村民就业,工人月均收入达5000元,最高突破8000元。“在家门口上班,既能照顾老人孩子,收入还不比外面低!”车间女工王丽芬笑着说。
像胡天庆这样的返乡创业者在腾越街道不断涌现。街道通过定期举办返乡人才座谈会、项目推介会,以“乡情”为纽带,打出“政策+服务”组合拳,累计吸引30余名外出人才返乡创业,带动就业岗位300余个。上勐连村干巴厂80后的杨世典从安徽理工大学毕业后,先后在玉溪、昆明等地从事网络信息工作。2019年7月,上勐连社区主动与杨世典取得联系,动员其回乡创业。杨世典看准了当下农村电商大有可为的发展机遇,带着对家乡的热爱,最终下定决心回家创业,注册成立了腾冲市唐心记电子商务责任公司,从事牛肉干巴生产、加工和电商销售,现有职工16人,主播3人,每天直播3场,销售旺季月平均销售1万多单,2024年线上年销售额达1000万元。“归雁经济”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金牌店小二”实现“筑巢引凤”,优质服务汇聚企业
为吸引企业入驻,腾越街道着力打造“金牌店小二”服务品牌,聚焦“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通过联动相关部门,从招商、招工、要素保障等方面,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
街道紧扣“一村(社区)一品牌”产业布局,联合市级人社部门推出“需求清单+培训菜单”精准培育模式,三年来开设家政服务、茶艺师、咖啡师、民宿经营、电商直播等44期特色培训班,惠及群众2000余人(次)。
“我们邀请行业专家手把手教学,确保学员结业即上岗,让学员在家门口就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负责人介绍,培训突出“理论+实操+考证”链条式服务,90%参训人员取得职业资格证书。2024年重点打造的直播电商培训,让80%学员转型为专业主播,带动唐心记电商公司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较培训之前激增110%。
街道以常态化机制问计于企、问需于企,成立“民营经济”工作专班,建立班子成员挂钩企业、定期走访制度,召开政企座谈会,分类制定帮扶措施,及时纾困解难。2024年街道班子走访“个转企”200多家次,解决企业诉求56项,以实际行动传递“与民营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坚定决心。2025年来,街道已引入深圳市群乐贸易有限公司腾冲市清水三善分公司、腾冲市四喜苑民宿酒店和腾冲云水汤泉民宿的项目。
“旅居客变身创业者”,文旅魅力激发创业热潮
腾越街道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旅居。街道积极引导旅居客留下来创业,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东山锦湖温泉酒店整合中医诊所、体检中心等高端服务,月均接待游客200余人(次),带动周边民宿、餐饮新增30余家。朝阳村引入非遗体验工坊,预计年接待游客达1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50万元。
来自上海的游客穆女士,被腾越街道的田园风光和宁静氛围所吸引,决定在东山社区前董库开办一家精品民宿。在社区的引导下,她对一栋老旧民居进行改造,融入当地传统文化元素,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民宿。民宿开业后,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生意十分火爆。不止穆女士,很多到腾越游客、旅居客都积极拥抱民宿这片“新蓝海”。“在这里创业,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还能为当地发展贡献力量,感觉特别有意义。”穆女士说。
截至目前,腾越街道已有20余名旅居客成功创业,带动就业200余人。这些由旅居客创办的特色产业,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旅游业态,还成为“家门口经济”的新增长点。
图片提供:尹受泰